close

 為什麼孩子不聽話?  因為他們覺得被忽略了!

12486.jpg    

 
 
  家裡有三隻寶貝,年齡分別是一歲,三歲,十歲
 照顧這三隻寶貝,三寶媽咪我覺得自己每天像打仗一樣    
 孩子們吵架鬥嘴可以說是稀鬆平常
 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安撫他們的情緒
 相對的,身為父母親自己的EQ情緒管理就更顯重要了
 一定要有耐心而且理性
我喜歡和自己的寶貝分別親密對話
在這個時候孩子能感受到父母親對他滿滿的愛
 
 
 12493.jpg
 
二寶弟現在三歲,這個年紀的孩子很愛生氣,
還好負面情緒來的快,去的快 
 
 
以下為好文分享
近來一本紐約時報排行榜第一名的文學作品「The Happiness Project」
(中譯:過得還不錯的一年:我的快樂生活提案) 在文中提到,孩子經常鬧脾氣或不聽話,
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感覺和情緒被忽略了。
 
我們經常不自覺地否定孩子負面的感覺,含憤怒、煩躁、害怕與不情願,
例如,對他們說「你不怕恐龍啊」或「你有很多玩具了,你不需要」等話語?
也許成人希望藉著說這些話來告訴孩子們那樣才是適當的認知,但是,
感覺沒有所謂適當或對錯,反而更需要被認同和理解。
 
  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作者 葛瑞琴 提出一些方法可幫助認同孩子的感覺: 

           1.在孩子面前把他們不願意或不喜歡做的事寫下來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孩子會好奇你在做什麼,也有被重視的感覺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 2.不一定每次都要回應 (回話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花五分鐘拉孩子坐在你的腿上當作回應也可以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3.用不能做的理由取代「不」或「停下來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爸媽在拒絕孩子的時候應該總是給孩子一個理由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或說明什麼時候他們可以去做那件當下不被允許的事。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4.揮揮魔仗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告訴孩子,若揮一下神奇的魔仗就能完成他們的願望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爸媽絕對會幫忙,但有些事情爸媽想做卻無法達成 (表示你了解他們的感覺)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5.告訴孩子這件事和任務是困難的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研究指出,人們面對困難的問題更會堅持下去,例如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穿襪子或鞋子對孩子來說其實不容易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孩子常常因為堅持要自己穿卻穿不好而鬧脾氣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這個情緒的發洩多半是因為孩子的情緒需要被安撫,而不需要爸媽說道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正視他們真正的感覺,再一起找出解決方法, 可以讓彼此更輕鬆地相處。 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資料來源:The Happiness Project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:我的快樂生活提案 (葛瑞琴‧魯賓 Gretchen Rubin)         分享自in媽咪育兒新知 
 
 
 
  
  


圖片來源: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三寶媽咪的家 的頭像
    三寶媽咪的家

    三寶媽咪的家

    三寶媽咪的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